近日,蘇州交響樂團為期8天的加拿大文化交流之旅畫上了圓滿句號。在中加建交55周年與蘇州-維多利亞友城締結45周年的雙重歷史坐標下,這支蘇州本土樂團以“溫哥華聯(lián)合演出+維多利亞友城慶典”的雙主線行程,在北美大陸奏響江南韻律,用音樂編織起跨越太平洋的文化紐帶。
當?shù)貢r間9月6日,溫哥華奧菲姆劇院座無虛席,蘇州交響樂團樂手與溫哥華大都會交響樂團聯(lián)袂呈現(xiàn)的第23樂季開幕音樂會“德意志風情”拉開帷幕。作為聲部重要席位的蘇交演奏家們,以精湛技藝融入樂團整體音色,在勃拉姆斯與莫扎特的經(jīng)典作品中展現(xiàn)了東方詮釋者的獨特理解。這場融合了中西方演奏理念的音樂會,被當?shù)貥吩u人稱為“不同音樂傳統(tǒng)的完美對話”。
轉(zhuǎn)戰(zhàn)維多利亞市后,樂團在9月9日的“蘇州與維多利亞友城45周年慶暨蘇州周主題活動”中完成了更為靈動的文化表達。蘇交弦樂四重奏與維多利亞當?shù)亻L笛演奏家同臺演繹了加拿大民歌經(jīng)典《紅河谷》和中國經(jīng)典民歌《茉莉花》。東西方文化在婉轉(zhuǎn)的樂聲中交融流淌,熟悉的旋律煥發(fā)出別致韻味。有觀眾在演出后表示,這是他第一次通過音符讀出蘇州的婉約與靈動。
此次巡演的深意不僅體現(xiàn)在正式演出中。9月4日至5日的聯(lián)合排練期間,蘇交樂手與溫哥華同行開展了聲部專項交流,從弓法處理到樂句呼吸的探討,形成了專業(yè)層面的深度互動。這種“嵌入式”合作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巡演的單向輸出模式,構建起雙向?qū)W習的藝術共同體。
作為加拿大“蘇州文化周”的核心活動,此次蘇交的出訪呼應了蘇州市“推動文化走出去、展示蘇州魅力”的戰(zhàn)略部署。樂團帶去的不僅是成熟的演奏技藝,更是一套完整的江南文化表達體系——從曲目編排中刻意設置的“文化對話”單元,到演奏風格里暗含的東方美學特質(zhì),都在實踐著“以音樂為媒,傳文化之魂”的宗旨。
值得關注的是,蘇交此次選擇的“中小型精品演出+深度文化互動”模式,為地方交響樂團的國際化探索提供了新思路。通過與友城文化節(jié)點的精準對接,與當?shù)厮囆g團體的實質(zhì)性合作,以及面向普通民眾的文化普及,實現(xiàn)了從“演給誰看”到“與誰共舞”的理念升級,這也成為國家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在地方層面的生動實踐。
載譽歸來的蘇州交響樂團,已將此次加拿大之行的經(jīng)驗融入未來的樂團藝術項目規(guī)劃之中。“每一次國際交流都是一面鏡子,既照見他人的長處,也映現(xiàn)自身的文化基因。”蘇州交響樂團團長陳光憲告訴記者,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蘇交正以更開放的姿態(tài),通過交響樂這一全球通用藝術語言,為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書寫著屬于新時代的“樂記”。
記者 王敏悅 通訊員 蔣文龍
《蘇州日報》2025年09月14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