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把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去,是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不斷探索和實踐的方向。
家門口的文藝演出、非遺展示、各類群眾性體育賽事、“文化菜單”下沉式點單服務......這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的背后,蘊含著唯亭街道對群眾文化需求的精準把握和積極響應。街道始終著眼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過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提升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質效,讓唯亭百姓在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中收獲滿滿獲得感和幸福感,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合量、注入深厚文化動能。
文化服務精準達,群眾活力滿城春
當清晨的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時,唯亭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里,已是熱鬧非凡。亭飛燕舞蹈隊的阿姨們正在排練新編的舞蹈《中國龍》,紅黑相間的演出服映照著她們專注的面容。“現在街道的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了,我們這些退休老人有了展示自己的舞臺。”隊長趙阿姨笑著說。亭飛燕舞蹈隊自2007年成立至今已有18個年頭,從最初的5人,發展到如今多支分隊40余名成員。她們還曾亮相蘇州百姓春晚舞臺、北部市民新年音樂會,逐漸成為唯亭街道群眾文化中一道亮麗風景線。翻開服務臺上的登記表,舞蹈房的預約排班密密麻麻,這里已經成為轄區文藝團隊的集合地,“蘇州老帥哥藝術團”也是這里的“常客”,這支20多名平均年齡60+的男子舞蹈團隊也是唯亭文藝志愿隊伍中的骨干力量,他們用充滿陽剛之氣的舞姿打破了人們對廣場舞的刻板印象。“跳舞讓我們這些老同志找到了新的人生樂趣!”藝術團余團長感慨道。
在唯亭街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評彈演出一直是深受本地老百姓的喜愛。“我們街道設有東區朱慧珍評彈書場和西區青劍湖書場兩個固定點位,每月下半月天天安排有演出,后來有居民反映上半個月沒地方聽評彈。根據群眾的建議,現在我們調整為一個點位在上半月演出一個點位在下半月演出,這樣實現了轄區評彈演出一年365天全覆蓋。”唯亭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吃過午飯和老姐妹相約朱慧珍評彈書場聽一場評彈,是最愜意不過的事情了。”家住東亭社區的王阿姨開心地說。像這樣由居民直接“點單”的評彈演出,2025上半年已舉辦了198場,惠及轄區大多數老年居民。文化的活力不僅綻放在舞臺之上,更流淌在轄區的每個角落。今年,唯亭街道聚焦轄區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整合各方資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推出評彈戲曲、公益電影、文藝演出、文體活動、非遺體驗五大類文化“套餐”,通過菜單式點選、訂單式配送,將公共文化“套餐”送到居民“家門口”。目前,街道36支各類文藝團隊常年活躍在基層,全年舉辦群眾體育賽事、書畫攝影比賽、文藝演出等群眾文體活動1100余場,吸引1.2萬余名群眾參與,惠及群眾5萬余人次,形成了“政府搭臺、群眾共享”的生動局面。
文脈傳承薪火旺,古今交融展新韻
唯亭的文化繁榮,根植于其深厚的歷史積淀與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作為園區北部副中心,唯亭得江南水鄉之靈秀,納婁江文化之精華,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風貌。這里河網縱橫,橋梁密布,自古便是人文薈萃、商貿繁榮之地。據清《元和唯亭志》記載,境內曾有82座古橋連通四方,不僅便利了交通往來,更促進了文化交流融合,為今日的文化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化的傳承,在唯亭群眾性刊物《婁江》雜志中得到生動體現。這本創刊于1991年的刊物,歷經三十余載仍煥發著蓬勃生機,截至目前已出版110期,成為記錄時代變遷、傳承地方文脈的重要載體??锞拈_設“陽澄風情”“湖畔心曲”等特色欄目,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展現唯亭的獨特魅力。2007年莫言先生親筆為其題寫刊名,更是讓這份鄉土刊物獲得了高度的認可。如今,《婁江》早已不只是文學愛好者的創作園地,更成為唯亭文化的一張亮眼的“名片”。
作為文化傳承的另一重要陣地,唯亭街道歷史文化展廳以295平方米的空間,濃縮了這片土地的文脈記憶。展廳內不僅陳列著評彈藝術家朱慧珍的遺物、《婁江》創刊號等珍貴物品,還借助全息投影等技術,生動重現唯亭老街的昔日繁華。自開放以來,展廳已接待參觀3.5萬人次,成為居民“沉浸式”了解地方歷史、增強文化認同的重要空間。
唯亭的文化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繁榮發展,得益于其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里既注重保護歷史文脈,又善于運用現代手段活化利用;既發揮街道引導作用,又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既深耕本土文化特色,又擁抱時代創新潮流。正是在這樣的文化生態中,唯亭走出了一條傳統與現代交融、保護與發展并重的文化振興之路。
書香浸潤滿城芳,閱讀滋養生活美
以書香為紐帶,結合小區人群特色,傾力打造“1+5+N”閱讀空間矩陣……七月,在中國圖書館學會公布2025年“書香社區”發現活動名單中,唯亭街道古婁二村社區榜上有名。古婁二村社區以社區圖書館為核心,鏈接5個銀發閱讀空間,串聯N個居民樓下共享閱讀空間,定期舉辦閱讀市集、文化展覽和親子閱讀等活動,不斷營造全民閱讀氛圍,培養全民閱讀習慣。在唯亭,閱讀早已超越簡單的文化活動,成為串聯起千家萬戶的文化紐帶。這張精心編織的閱讀網絡,正在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幅“書香漫卷”的生動畫面。從宏觀布局到微觀落地,閱讀的芬芳如春雨般滲透到唯亭的每個角落:這里不僅有蘇州工業園區北部市民中心館這樣的網紅圖書館,更是依托4個社區級圖書館分館、25個社區閱覽室、13個“書香園區柜”構建起覆蓋全域的閱讀網絡,總計藏書近13萬冊,為轄區37個社區近31萬居民提供優質便利的閱讀服務。此外,轄區“浦田家話”“青澄讀書會”“古婁閱享”等一批社區特色閱讀品牌密集涌現。這些散布在社區各個角落的閱讀空間,如同星星點燈,照亮了居民的精神世界。
今年4月25日“世界讀書日”,唯亭推出街道層面的“書香澄南唯‘讀’有你”全民閱讀品牌,并以一場書香市集,架起居民與閱讀文化、閱讀延伸服務的橋梁,以一場讀書分享會,串聯起居民熱愛閱讀、參與閱讀的熱情,以書香為媒,以閱讀為橋,引領全民閱讀積厚成勢。
當閱讀從一項活動沉淀為一種生活方式,當書香從圖書館彌漫到街頭巷尾,文化便真正融入了百姓日常,成為精神滋養的不竭源泉。據統計,今年以來唯亭街道已組織開展閱讀活動160余場,近萬人次參與。從親子共讀的溫馨時光,到鄰里分享的思想碰撞,再到深度閱讀的沉浸體驗,閱讀正以其溫柔而持久的力量,塑造著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氣質,讓每個生活在這里的人,都能在書香中獲得心靈的滋養與升華。
文化是凝聚共識的精神內核,更是社會發展的持久動能。在唯亭,文化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從文化隊伍的精心培育激活內生動力,到“文化菜單”的精準配送對接民生需求,從優秀文化的傳承創新延續精神根脈,到書香氛圍的全面營造涵養城市氣質,唯亭不斷探索文化服務新模式,提升文化供給質量,讓文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如今,唯亭的文化建設已呈現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深度融合,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同發力。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文化建設實踐,不僅彰顯了文化自信,更展現了唯亭在推進基層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的創新探索。未來,唯亭將繼續深化文化領域改革創新,不斷提升文化服務效能,讓文化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支撐,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文化力量。
編輯 陸一聞
2025年9月17日